金秋时节,杨文举趁着晴好天气,调配多辆收割机,开启了一年最忙碌的收割时节。对于他来说,上千亩的玉米丰收,抢收并让秋粮颗粒归仓是他的当务之急。
杨文举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菊爱农场的负责人。今年,他流转秦州区汪川镇汪川村1400亩土地,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玉米1000亩,种植小麦400亩,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
在杨文举位于汪川镇西山堡村的种植示范点看到,集中连片种植的玉米连绵铺展,秸秆上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和玉米穗在微风中“点头微笑”。3台玉米收割机正马力全开来回穿梭,一排排挺立的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机器“吞”入肚中,摘棒、剥皮、脱粒一气呵成,广袤的原野呈现出一幅丰产丰收的喜人景象。
“今年玉米大丰收,每亩产量650公斤左右,大豆亩产量150公斤以上,‘一亩双收’已成定局。”杨文举说,在种植过程中,天水市各级农业部门良种作基础,技术作保障,通过优化服务保障,为种植户提供了所需的地膜、化肥、种子等,并发放各种补贴,为农户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并全程跟踪培训指导,有效减少了损耗因素,促进了秋粮产量提升。
“为了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,扎实推进粮食稳产增产、扩种大豆油料,我们依托农业企业、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,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带,已总结出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、高效益的种植模式,实现稳产高产,达到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。”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建太介绍说,秦州区推广种植的玉米具有株型紧凑、株高适中、耐密植、抗旱、宜机收等优点;大豆则采用“4+2”模式种植。
为此,秦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333亩,预计玉米总产量760万公斤以上,已实现了增产增量、提质增效,达到了“玉米不减产,增收一茬豆”的效果。
眼下,天水市各县区、乡镇已陆续进入秋粮抢收期,多地“秣马厉兵”集中力量加快收获机械检修、调度跨区作业等工作,确保秋粮颗粒归仓。全市今年预计收获秋粮279.46万亩,其中玉米136.72万亩、马铃薯118.56万亩、大豆14.81万亩、秋杂粮9.36万亩。
此外,天水市多渠道引进智能化设备,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,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转型升级。全市补贴机具12397台套,使用中央补贴资金2060.7234万元,兑付中央补贴资金逾1627万元,通过加大机械化耕作力度,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,确保粮食稳产增收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